蓝海基因,呵护您一生!
400-860-0361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课堂 > 健康管理 >
学术课堂
健康管理
孕期必备的叶酸,哺乳期还要继续补充么?
时间:2019-06-18 13:54    作者: 蓝海    浏览:

        母乳喂养被公认为健康足月儿的“黄金”喂养方式。美国儿科协会推荐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应采取纯母乳喂养,并最好持续至生后1年。因此,为保证母乳各种必须营养素充足,母乳的营养需求,包括对叶酸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下面我们讲对母乳叶酸含量、其与乳母叶酸营养状况的关系,以及乳母对叶酸的需求量等问题做一综述。

 

 

(一)母乳的叶酸含量

       过去由于受检方法的限制,母乳叶酸含量曾难以测定。近年来,三酶联合萃取法已成为合理测定母乳叶酸含量曾难以测定。近年来,三酶联合萃取法已成为合理测定母乳叶酸含量广泛应用的方法。下表显示了应用该检测方法获得的母乳叶酸含量结果。

 

 

 

1、母乳中叶酸的特征

       母乳中的叶酸绝大部分是以还原型、至少含有4个谷氨酰基的多谷氨酰叶酸的形式存在;另有20%~40%的叶酸是以5,10-亚甲基四氢叶酸的形式存在。母乳中存在还原型多聚谷氨酰基叶酸,说明乳腺上皮细胞具有叶酸和多聚谷氨酰基合成物相互转换的功能。
 

        母乳中的叶酸与叶酸结合蛋白结合,后者对叶酸分泌至腺泡管腔有调节作用。母乳叶酸浓度与叶酸结合蛋白的浓度呈正相关,其结合容量超过68nmol/L。母乳叶酸浓度通常比乳母血浆叶酸浓度高5~10倍,该超强的结合能力有助于乳母抵抗叶酸浓度梯度作用,保证充足的叶酸泌出。此外,母乳中的叶酸结合蛋白可加强婴儿肠道对叶酸的吸收。

 

2、母乳叶酸浓度的影响因素

        母乳叶酸含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初乳中的叶酸浓度通常比较低;清晨或者午后的母乳叶酸浓度要低于傍晚。有关母乳的叶酸浓度在哺乳期间的波动变化,不同研究报道的结果不一致:有研究发现有逐渐升高趋势,也有研究认为没有变化。这些分歧很可能与乳母的叶酸营养状况、母乳样品采集程序和检测方法等不同有关。

 

(二)哺乳期乳母的叶酸营养状况

       哺乳期妇女若不服用叶酸增补剂,则血浆叶酸浓度通常会低于分娩时的水平。Bruinse等研究发现在从未服用过叶酸增补剂的妇女中,外周血中叶酸水平随着孕期的推进而下降,并在哺乳期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观察到哺乳6周及以上的乳母血清叶酸浓度低于未哺乳的妇女。Smith等则报道不服用叶酸增补剂的母亲在哺乳期6~12周内,红细胞叶酸浓度降低,而血清叶酸浓度保持不变。Andersson等也发现在分娩后的6天内,母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会迅速上升,直到产后35周以后才可能恢复到其孕前水平。这些发现提示,随着哺乳期的延长,母体叶酸营养状况会恶化,这种变化对那些不服用叶酸增补剂的乳母而言更是如此。Ramlau-Hansen等研究证实与不服用叶酸增补剂的乳母相比,哺乳期服用叶酸增补剂的妇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低。
 

       与妊娠过程相似,已有证据表明,哺乳期母乳中叶酸水平取决于乳母的叶酸营养状况。Meiz等对两位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乳母服用叶酸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在服用叶酸4天后,母乳叶酸浓度上升;但是在服用10天后,乳母血清叶酸和网织红细胞计数仍然维持在基线水平。这些数据提示,乳腺分泌上皮细胞对所服用叶酸的摄取优于造血系统。
 

       由于现有研究提示服用叶酸增补剂对乳母有益,部分学者则进一步对叶酸增补剂对乳母叶酸营养状况及对母乳叶酸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Mackey和Picciano等在日常膳食叶酸为380 μg水平的乳母中观察每天再额外服用1mg叶酸增补剂的效果,结果发现乳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虽然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在服与不服叶酸增补剂的两组中,均观察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产后3~6个月期间轻度升高;未服用叶酸增补剂妇女血浆和红细胞叶酸浓度均有所降低。Willoughby和Jewell研究证实,在通常膳食基础上每天额外服用300 μg叶酸增补剂,即可充分保证乳母的叶酸营养状况。

 
分享到:

联系我们:

版权:
陕西蓝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
陕ICP备17006081号-1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唐延南路i都会
邮箱:
service@bio-gene.vip
电话:
400-860-0361
  • 关注我们 :